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东明

    <正>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来看,我们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共存 在所有制结构上,我们要继续坚持国营经济的领导,同时积极发展集体经济,适当发展个体经济,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共存的方针。 首先,就所有制形式来说。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

    1983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试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党内监督

    檀玉玺

    <正> 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党领导一切,监督一切。但是由谁来监督共产党呢?党能不能对自己实行监督呢?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这是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结论。 党内的监督,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党的监督,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忽略任何一个

    1983年03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试论精神文明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

    吕国忱

    <正> 精神文明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也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精神文明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不少论述,这些论述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根据。本文拟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这一关系做些探讨。 (一) 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是第二性的东西。一般说来,它总是要以语言、文字等感性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被人们所理解,成为社会的财富。然而,物质的形式和它里面所包含的精神成果相比,是次要的,形式是受内容决定的。另外,精神文明并不都以

    1983年03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比喻的妙用——谈乐府民歌《长歌行》的艺术特点

    源流

    <正>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行勉励青少年珍惜时间、立志学习的诗句,已经变成格言式的哲理在人民中流传。 这行纯属说教式的诗句为什么产生这样巨大的教育效果?盖因比喻艺术手法之妙用也。什么是比喻?刘勰云:“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比喻必须比以喻体事物,喻体事物必须确切恰当,这样才能说明道理、阐述有力。《长歌行》这

    1983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 也谈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源泉的问题

    于亚文 ,王笑春

    <正>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的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科学技术有了迅速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应该用于生产,出现了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过渡的趋势。在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不断减少的同时,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却在不断增加。当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利用这一现象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宣扬什么:“不能再说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了。”“应当说由资本

    1983年03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学校管理过程新探

    滕健 ,王竹青

    <正> 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向我们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教育、科学已被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的地位上来,这是振奋人心的英明决策。为此,加强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于开创学校改革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学校管理过程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谈谈我们粗浅的看法。 一 在探讨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理论中,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弄清楚学校管理过程的性质问

    1983年03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教育活动与儿童的全面成长

    苗慧兰

    <正>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少年、青年健康地、全面地成长,使他们成为聪明、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体魄健康的一代新人。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诸因素中,学校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已经是被充分肯定的结论。然而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它的作用又是如何实现的,至今并没有从理论上给予充分地科学的论证。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讲些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

    1983年03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试论“九一八”事件的起因

    徐光金 ,黄中元

    <正> “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推行其大陆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曾经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黑暗的一页。 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九一八”事件中所犯下的可耻的侵略罪行,已为世人知晓。但是,关于“九一八”事件的起因,却一直是人们所关注、所研究、所探讨的重要课题。 日本原是一个带着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日本的垄断资本,无论在经济上或政治上都同封建残余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情况存在,使日本帝国主义者对

    1983年03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近代英国经济史观学派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

    卢文中

    <正> 一、英国经济史观学派的产生 英国经济史观学派是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学派,它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其繁荣兴盛时期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这一学派的出现为英国资产阶级史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史学理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这一学派把历史上的社会经济事实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并把经济因素置于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地位。英国经济史观学派奠基人索罗尔德·罗杰斯,在其《经济史观》著作中说,研究历史首先研究历史上的经济事实,他甚至认为:英国民族是各种力量的产物,各种力量

    1983年03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民粹派运动

    翟文奇

    <正>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俄国出现了以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由小商人、小市民和最底层的僧侣组成的政治派别,这个派别受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支配,称之为民粹派。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学说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是民粹主义在俄国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作为一个政治流派极度盛行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以1874年“到民间去”著称于世。 民粹主义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即革命民粹主义和自由民粹主义时期,随着俄国政治

    1983年03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4 ]
  • 论拉萨尔同俾斯麦结盟的性质(下)

    祁绍征 ,王绍仁

    <正> 三 探讨拉萨尔同俾斯麦的结盟,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就是从1863年5月双方第一次会谈到1864年8月拉萨尔突然身亡,这一年多拉萨尔政治鼓动的性质,即他的政治言行的主要倾向和社会作用的问题。 1863年9月拉萨尔在莱茵地区的演说。拉萨尔同俾斯麦第二次会谈后就到瑞士旅行和疗养,他在给朋友洛尔贝图斯的信里说,他回来就要投入反对进步党人的战斗。果真如此,1863年9月拉萨尔以《宴庆、报刊和法兰克福议员大会》为题,连续在莱茵地区的巴门,佐林根和杜塞尔多夫等城市,进行了猛烈地反对资产阶级的讲演活动。当时俾斯麦政府同进步

    1983年03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 渤海国史概要(三)

    陈显昌

    <正> 第四章 渤海国的社会经济 渤海社会的封建化,为社会经济繁荣开辟了道路,唐朝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渤海的面貌。白山黑水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 史书记载:渤海“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鼓,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紬,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驼湖之鲫。果有九都之李,乐游之梨。”可见,渤海物产丰富,主要经济有农业、畜牧渔猎业和手工业等。 渤海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其次是手工业。随着工农经济的发展,商业、交通、城市

    1983年03期 61-6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对小资产阶级含泪的批判——评茅盾的三部曲《蚀》

    候成言 ,辛铭元

    <正> 茅盾在创作《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蚀》的时候,由于受大革命失败后一度混乱的形势影响,创作情绪很不稳定。他在《创作生涯的开始——回忆录(十)》中说:当时“我的思想在片刻之间会有好几次往复的冲突,我的情绪忽而高亢灼热,忽而跌下去,冰一般冷。”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幻灭》的思想基调就比较高亢,《动摇》的基调就比较抵沉,在《动摇》之后所写的短篇《创造》又比较高亢,在《创造》之后所写

    1983年03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时代矛盾阶级矛盾曲折性多重性的投影——析《腐蚀》女主人公赵惠明的性格特征

    陈澍

    <正> 《腐蚀》是茅盾继《子夜》之后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它以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为背景,暴露了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血腥统治,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勾结日汪汉奸的卖国行径。小说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新的开拓。然而,这部小说的重要价值则在于,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赋予了小说女主人公赵惠明以复杂、曲折与多重性的性格特征;以细赋的艺术笔触刻划了他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人物画廊中又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的女性。

    1983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别一世界”的雄声——论殷夫的诗

    任愫

    <正> 殷夫,即白莽,左联五烈士之一。生前做党的地下工作,从事青年工人运动。他写小说,搞翻译,但主要是写诗,共留下六十四首。鲁迅先生在殷夫逝世五年之后即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曾为他的诗集《孩儿塔》作序:“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别有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鲁迅出于谦虚,说他“不懂

    1983年03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多余人”的复活——读苏联当代长篇小说《伊戈尔·萨沃维奇》

    张克

    <正> 这未必不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巧合。 一百五十年前,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他的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成功地塑造了俄罗斯农奴制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第一个“聪明而无用的人”——“多余人”的典型形象奥涅金。接着,俄罗斯的优秀作家们又创造了一系列“多余人”的形象。其中较著名的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皮却林、果戈理《死魂灵》中的玛尼罗夫、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尔托夫、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等。一八六九年,俄国伟大小说家伊

    1983年03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他的“奶”和“血”养育了我的“肉”和“骨”

    张扬

    <正> “我从十岁开始看鲁迅著作。鲁迅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影响、薰陶自孩提时代至今的我,并且决定了我的思想、个性和世界观的形成。我非常热爱和崇拜鲁迅!……”我认真地思索着,一字一顿地回答日本共同社记者伊藤正和另一位日本摄影记者。这是1979年11月的一天。 “那太好了!”神情一直淡漠沉静的伊藤忽然笑起来,“我们日本人对鲁迅先生也很熟悉;我本人同您一样,很早便看鲁迅的书,并且深深地热爱和崇拜鲁迅先生……”。“那么,至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同志’!”我也笑了。原来笼罩着谈话双方和其他在场

    1983年03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要真诚,永远也不要虚伪

    卢新华

    <正> 用一句常用的术语说:鲁迅在我的心目中最初是以一位喜剧大师的面目存在的。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可以很清楚地想见《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那是一个怎样整天价疑神疑鬼地防备别人吃他而荒唐可笑的疯子啊!还有孔乙己,他那一身破旧的长衫,长长的指甲,更有那些半文半白,让人听了似懂非懂的话,每每忆起,总有些忍俊不住。“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我时常笑了。一壁笑,一壁也在心里天真地想,我倘也生活在孔乙己那个时代,至少可以吊住他长衫的袖子向他讨茴香豆吃,也可以听他讲许多有趣的故事……

    1983年03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7 ]
  • 金圣叹与《第四才子书》

    唐家祚

    <正> 金圣叹生当明末清初,那正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到了极点的时代。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只以教书、批书度日。他批过许多书,而他最重视的是所谓六才子书,它们依次为《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后两种是全部完成了的,影响很大;其余四种没有完成。《杜诗》据说解了大半(现存一百七十余首),他就因所谓“哭庙案”为清廷杀害了。本文仅就他的《杜诗解》谈谈自己的浅见。

    1983年03期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玉娇梨》浅识

    张稼人

    <正> 《玉娇梨》(以下简称《玉》)是《金瓶梅》以后,我国较早的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问世以来,影响很大。清代静恬主人在《金石缘》“戏题”序中说:“如《情梦柝》、《玉楼春》、《玉娇梨》、《平山冷燕》诸小说,脍炙人口,由来已久。”《玉》在国内曾有多种版本流传,并且很早就被译成英、法文字。因而,鲁迅说它“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可是,在我国只有少数几种文学史著作过极为简略的介绍,至于专门探讨、

    1983年03期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 ]
  • 略谈题画诗

    张春光

    <正> 我国是一个伟大的诗歌之国。诗歌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风骚以下有两汉乐府、魏晋六朝五言,到唐诗,乃称鼎盛,其后又有宋词、元曲等。可说是奇峰迭出,光彩照人。因而它必然也确乎影响到其他姐妹艺术;就绘画而言,与诗歌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歌与绘画的汇合,庶几始于唐朝。隋唐以前的画家,大多包罗众艺,后世鄙之为工匠者流。及至唐朝,绘画内容孕育了诗意的精神;而山水、花鸟一类的杂画有显著发达。一方面,许多画家与诗人为友,于是有的诗人便为画家的绘画作品题诗。盛唐时的

    1983年03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试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

    常纯民

    <正> 东北方言同其他方言一样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不仅东北人有深刻体会,就是来到东北的一些外乡人也有深刻体会。以程度副词为例,东北方言有许多程度副词,是北方其他方言所没有或不普遍使用的,如“精、稀、老、溜、恶、确、杠、贼、忒、可、死”等等。这些方言程度副词有它自己的语法特点和表达作用,从而补充和丰富了普通话。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说,它们是普通话中的几个特殊的程度副词,但是,它们的通行范围毕竟是较窄的

    1983年03期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62 ]
  • 比喻的变化初探

    肖庚远

    <正> 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它象一朵浓郁的香花在艺苑的沃土中争芳斗艳。在浩瀚的文学著作的海洋里,比喻手法,俯拾即是。比喻犹如一架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不时地变幻出五彩缤纷的奇景,赋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比喻被人誉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秦牧同志在《譬喻之花》一文中说“它(指比喻)象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这是就一般比喻而言。如果把我们的视野再扩展一下,比喻的种种变化,纷呈眼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心旷神怡。

    1983年03期 122-12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 黑龙江省八院校举行学报工作座谈会

    <正> 六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齐齐哈尔师院、牡丹江师院、哈尔滨师专、佳木斯师专、呼兰师专、大庆师专、克山师专等八所院校的学报编辑部,在牡丹江师院举行了高师学报工作座谈会。辽宁省锦州师院学报编辑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就高师学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点,以及高师学报之间如何加强联系和协作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认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

    1983年03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下载本期数据